李克强在“新加坡讲座”和“通商中国”的演讲
新华社投资大幅增长,人员往来成倍增加,有力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。
东亚合作优势独特、基础扎实、前景广阔。我们山水相连、文化相通,传统友谊源远流长。区域内国家和地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,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互补性强,产业链、价值链深度融合,深化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。要把这些潜力充分释放出来,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,在推进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作出更多制度安排。
在去年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,各方都愿意推动更高层次、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,朝着早日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方向努力。这是一项长期的、系统的工程,需要一步一步扎实往前走。我们要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为契机,加强互联互通,推进重大项目建设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区域合作机制,加快升级或新签自贸协定,拓展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。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”(RCEP)将覆盖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的贸易量,基于世贸组织规则,有利于地区国家推进区域一体化。今年RCEP谈判已取得实质性进展。中方将采取互利、灵活的态度同各方继续推进谈判。希望各方共同努力,争取在2019年结束谈判,达成全面、现代、高水平、互利的协定。我们要推进卫生、教育、文化、旅游等领域合作,加强减贫合作,扩大民间和地方友好交往,让东亚人民走得更近更亲。
东亚合作离不开和平稳定的环境。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。我们应坚持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的安全观,深化政治互信,尊重和照顾各方合理的安全关切,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分歧。当前南海局势趋稳趋缓,中方愿与东盟各国共同努力,全面有效落实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》,深化海上务实合作,在协商一致基础上,争取未来3年完成“南海行为准则”磋商,助力地区和平与发展。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、追求正义,讲求以和为贵、和而不同、敦亲睦邻。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,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,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,永远不称霸,永远不搞扩张。中国坚持与邻为善、以邻为伴,秉持亲诚惠容理念,努力做地区国家信得过、靠得住的真诚伙伴。
女士们,先生们!
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。40年来,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.5%,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;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,从短缺走向充裕、从贫困走向小康,7亿多人口告别贫困。在座的朋友有的可能多次去过中国,会对中国的巨大变化有切身感受。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,也惠及了世界。近些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%,对东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%。
中国这些年的迅速发展靠的是什么?说到底是中国人民筚路蓝缕、千辛万苦干出来的。中华民族自古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,人民之中蕴藏无穷无尽的力量。我们不断深化改革,放开市场、放开价格,破除各种不合理的制度障碍和限制,放手让人民的创业、创造、创新活力竞相迸发。近年来我们推进简政放权等改革,实施包容审慎监管,市场主体数量爆发式增长,目前已超过1亿户;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传统产业加快重塑。这些汇聚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动能,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
中国的发展成就,也得益于对外开放。开放使中国融入了全球分工体系和产业链、价值链,发挥了比较优势,提高了竞争力和发展水平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也承受了很大压力、付出了很大代价、经历了很多阵痛。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时,部分领域承担的义务远超发展中成员,甚至接近发达成员。比如,中国承诺农产品关税降至15%左右,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/4,低于很多发达国家。中国一些行业在开放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,有的企业倒闭、工人下岗。有的商品市场国外品牌居多,比如乘用车。对此,我们始终以互利共赢的开放心态来看待。中国人是重诺守信的,目前我们不仅全面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时的各项承诺,还主动实施了超出承诺的开放举措。我们多次自主降低关税,目前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.5%。2001-2017年,中国货物进口额累计20万亿美元,年均增长13.5%,高出全球平均水平6.9个百分点;服务进口额累计3.7万亿美元,年均增长16.7%,高出全球平均水平8.8个百分点;今年以来,中国货物和服务进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。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,为促进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有外国朋友问,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?认识像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、人口众多的国家,判断其发展阶段,要全面、立体、多角度地观察。中国经济总量大,但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%左右、不到新加坡的六分之一。中国近些年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发展快,但传统产业比重大、改造提升任务繁重,产业总体上在全球处于中低端。中国的有些城市比较现代、沿海地区比较发达,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,广大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仍很落后,有的刚刚通路通电通网。中国有近6亿农民、2亿多农民工,生产生活条件远未达到城市居民水平。去年底在农村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,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人民币。中国的教育、养老、医疗、卫生等社会保障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。由此可见,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,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需要付出艰苦努力。
中国过去发展靠改革开放,今后发展还得靠改革开放。有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老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和疑虑,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。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那么大变化、给人民带来那么多实惠,怎么可能会停下来、慢下来甚至走回头路?改革开放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,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,是推动发展的“默认选项”。今后改革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强、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。
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。我们将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,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。我们将聚焦群众和企业关切,持续简化各类行政审批、推进公平公正监管、提高政府服务效能,加强产权保护,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,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。中国的国有企业基本完成了公司制、股份制改革,是自主决策、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,经营不善就会被淘汰、会倒闭,法律法规没有专门针对国企的补贴规定和特殊优惠政策。我们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,欢迎外资参与中国的国有企业改制重组。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我们将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,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。中国的产业政策是透明的、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,对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、平等对待。
中国致力于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。我们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,压缩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,加快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。我们将继续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,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,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。我们将积极扩大进口,进一步降低关税,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,扩大国外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。刚刚闭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,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、支持自由贸易的务实举措,吸引了172个国家、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,3600多家企业参展,境内外采购商超过40万人,按一年计,累计意向成交578.3亿美元,取得了丰硕经贸成果。一段时间以来,人民币汇率走势出现一定幅度波动,引发不少议论和担忧。人民币单向贬值对中国弊多利少,中国绝对不会搞竞争性贬值,相反还要为汇率稳定创造条件。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、国际收支平衡、外汇储备充裕,人民币汇率不具备单边贬值的基础,完全可以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。
严格保护知识产权,是内外资企业的共同关切,更是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。我们将健全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的创新保护体系,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加强执法力量,提升侵权案件审查效率,实施更具威慑力、惩罚力的侵权赔偿制度。中国政府决不允许强制转让技术,审批外商投资项目不以技术转让为前提。创新只有与市场相结合,才能体现价值、不断升级。中国的市场为创新成果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,欢迎全球更多创新型企业到中国发展。
女士们,先生们!
过去40年,中新友好合作取得长足进展。面向未来,中国愿与新加坡携手合作,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打造互联互通、金融支撑、三方合作“三大平台”,做大经贸合作“蛋糕”,拓展创新合作领域,促进中国-东盟合作提质升级。中新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,必将更好增进两国人民福祉,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、稳定、繁荣作出新贡献!
谢谢!
责编:张嘉诚